梅县区丨生态宜居产业兴 望山见水记乡愁
近年来,梅县梅县区以“党建引领、区丨产业支撑、生态山见水记九游人才核心、宜居生态优先、产业文化依托”为主线,兴望乡愁精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梅县全力将农业农村短板变为苏区振兴发展“潜力板”,区丨该区先后入选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生态山见水记2019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宜居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县(区)创建名单,产业被认定为(梅县金柚)广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兴望乡愁
支部强有力 振兴聚合力
走进梅县区丙村镇芦陵村,梅县一派欣欣向荣的区丨美丽乡村景象在眼前铺开。然而,生态山见水记在两年前,芦陵村却还是一个问题村,由于村“两委”班子不团结、九游服务群众意识不强等,该村发展一度受阻。
丙村镇芦陵村经过治理改造后,整洁卫生,绿意盎然,宛如世外桃源。(吴腾江 摄)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挂点的市委办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工作组和丙村镇党委意识到,必须强组织、抓党建,进一步提升整村环境和面貌。两年来,通过选派第一书记、增选党组织委员、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加强干部教育培训,设立党员模范岗,实施党员服务群众网格化管理等一系列措施,使芦陵村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了显著提升,村“两委”干部齐心干实事,支部建设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党群服务中心焕然一新,小广场、小公园、环湖绿道都建起来了,乡村旅游产业、富民种养产业生机盎然。
“我们村整顿后从后进变为先进,班子成员越来越团结,村民对村干部也越来越认可,更加愿意参与和支持村里的事业。”芦陵村党支部书记叶迪艾高兴地说,夯实了支部底子,村里形成一股强大的向心力,朝着乡村振兴大步迈进。
“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乡村振兴更有合力。”梅县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李瑞金表示,近年来,梅县区不断强化党组织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抓实“头雁工程”“党员先锋工程”,推广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评星定级量化管理等做法,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发展,进一步激发基层活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田园变公园 幸福来敲门
宽敞整洁的柏油道路、古色古香的休闲凉亭、绿意盎然的村庄环境,“稻鱼共生”示范基地更是让田园变公园……当前,生态振兴与产业振兴在丙村镇溪联村描绘出一幅幅迷人的绿色画卷。“以前这里都是野草丛生的荒地,我们也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去,打造成‘稻鱼共生’示范基地后成了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每天都很热闹,还吸引了不少外地人来游玩。”谈起溪联村的变化,村民张怀良颇为自豪。
“推动乡村振兴,生态宜居应该走在前头。”溪联村村干部胡博怡感叹道。近年来,溪联村积极发展“稻鱼共生”特色种养,建设了“稻鱼共生”示范基地,同时重点围绕“客都人家”康养文旅综合体项目,与沿石窟河连线连片美丽乡村建设串珠成链,投入800多万元全面提升村庄人居环境,补齐道路、污水处理设施等短板,建设了观景大道、田间步道、滨水休闲栈道、生态停车场等,实现农业增效、环境变美,这些都成了村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游客们在“稻鱼共生”示范基地体验抓鱼乐趣。 (吴腾江 摄)
溪联村的华丽转身,是梅县区创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区的缩影。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梅县区在生态振兴方面突出“点上出彩、沿线美丽、面上协调”,提出了“1+N”连线连片美丽乡村建设思路,制定了《梅县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战示意图》,全面实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网格化管理。
如今,梅县区355个行政村基本建成干净整洁村,村庄保洁实现全覆盖,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100%,通过打造的140多个靓丽节点形成串点连线、以线带面、联动发展的连线连片美丽乡村建设格局。
文旅促发展 日子有奔头
“芦山添秀色举人村里千家富,陵水漾金波石窟河畔百业兴。”这副镌刻在芦陵村门楼两侧的楹联,是芦陵村这个梅州著名的“举人村”依托丰富的山水人文资源,以“同心、同富、同美”为目标,走上文旅产业发展道路的真实写照。“村里成了乡村游打卡地的同时,也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为此我们打造了芦陵乡村旅游驿站,大力引导和鼓励村民发展旅游业,努力实现农旅结合、文旅互动、兴旅富民。”叶迪艾说。
而在溪联村,“农文旅”相结合的休闲农业新业态在带动农民致富方面也已初见成效。据统计,2019年建成后接待游客约1.8万人次,带动农业增效的同时实现农民增收,“稻鱼共生”基地亩产增收2000元,预计每年增值100万元,促进了乡村振兴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自从有了‘稻鱼共生基地’,不仅环境变好了,把土地流转出去还有租金收入,家门口务工也有一份工资,我现在也算是拿上了‘双薪’,日子是越过越有奔头。”村民古春强乐呵呵地说。
“把‘农文旅’结合起来是多赢,既发展高效农业,改善乡村环境,也能贴近村民,带动他们真正富裕起来。”梅县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达良表示。近年来,梅县区在聚焦金柚等农业主导产业的同时,突出“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立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围绕“客都人家”康养文旅综合体项目,投资6900万元打造沿石窟河精品旅游线路,整体推进沿石窟河“丙村-雁洋-白渡”26公里的14个村庄连线连片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发展文旅产业推动乡村振兴。2019年,梅县区被认定为首批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连续九届跻身全省十强。
总策划:罗金良 黄山松
总统筹:张柏明 钟伟光
采访统筹:李锦让 张柯
编辑统筹:洪观楷
本报记者 :吴丽伶
特约记者:刘洪桥 曾健锋
通讯员:吴志南 丘声财
海报:崔亮玥
编辑:张晓珊
- ·新一股较强冷空气今起影响中东部,雨雪稀少格局持续
-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位中缅边境我方一侧举行联合实兵实弹演习
-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位中缅边境我方一侧举行联合实兵实弹演习
- ·工作改革创新 切实便民利民
- ·沪深交易所发布!休市安排→
- ·雅安综合客运枢纽又将有新进展了!
- ·2023年中非贸易额达2821亿美元,连续第二年刷新历史峰值
- ·个别新生收到不明快件,五邑大学连发声明提醒学生谨防受骗
- ·从《七子之歌》到《推开未来之门》 澳门音乐人唱出对祖国的爱
- ·中国商飞交付国航、南航首架C919飞机
- ·满足出行需求!本周末深圳北站加开动车组列车
-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发生5.0级地震
- ·如何促进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五部门印发指导意见
- ·客流同比增长66% 琶洲港澳客运口岸暑期出入境人员数量突破三万人次
- ·广东维持防汛Ⅲ级应急响应 多部门全力做好强降雨防御工作
- ·交通建设在提速 生活一天天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