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广东GDP超14.16万亿元,工业投资占比创新高
1月25日,去年广东省统计局发布2024年广东经济运行简况。广东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元工业投j92024年,资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41633.81亿元,比创按不变价格计算,新高比上年增长3.5%。去年其中,广东第一产业增加值5837.03亿元,元工业投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54365.47亿元,资占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81431.31亿元,比创增长2.8%。新高运行简况中还提到,去年根据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广东2023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修订为137905.42亿元。元工业投
2024年,广东三次产业结构为4.1:38.4:57.5,第二产业比重比2023年提升0.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占比33.6%,制造业当家更加“有底气”。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去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工业投资占固定投资比重创下2007年来新高。j9
过去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广东全力推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一方面,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另一方面,经济增速与去年初定下的发展目标相比,仍有一些差距。新的一年,虽然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不少,但广东经济基础稳、结构优、活力足、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稳的态势有效延续
多项指标稳居第一
“广东经济体量和市场规模大,经济韧性和经济实力较强,发展基础稳健。过去一年,广东经济稳的态势有效延续。”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爱华说。
农业方面,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农产品供给保障充足。去年全省粮食面积、单产、总产量实现“三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355.1万亩,比上年增加10.9万亩,增长0.3%;总产量1313.4万吨,比上年增产28.2万吨,增长2.2%,达到2006年以来历史高位。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重点行业支撑作用明显。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2%,制造业增长4.3%。全省在产的行业大类增长面51.3%。重点行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4%。
新动能产业增势良好,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6%、10.2%,分别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2.4个、6.0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57.1%和32.0%;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58.3%。高技术制造业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6%,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1.9%。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智能手机、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等高技术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3.0%、31.2%、12.5%、21.0%、10.4%,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新经济实现增加值37242.14亿元,占全省GDP比重26.3%,已超四分之一;同比增长7.6%,增速比全省GDP增速高4.1个百分点。
服务业平稳增长,规模以上服务业增势良好。2024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比2023年增长2.8%。去年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8.8%。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广东的服务业增加值、进出口总额、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国内税收收入、金融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市场经营主体、研发经费支出、区域创新综合能力等多项指标继续稳居全国首位,共同做大、做实了广东经济的“基本盘”。
工业投资增长6.7%
占比创2007年以来新高
近两年来,广东工业投资占固定投资的比重持续提高,在2024年又创下新高。刘爱华认为,这体现了广东以改革为动力,加快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质效稳步提升。
2024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额比上年下降4.5%,降幅比1—11月收窄0.1个百分点。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
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全省设备投资增长18.5%,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设备投资增长17.9%。工业投资增长6.7%,占全部投资比重37.2%,创2007年以来新高,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7.4%。
新动能投资规模也不断扩大,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8.7%、10.0%,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4.3%。基础设施投资增长0.2%,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42.1%。
广东产业体系完备的优势正逐渐显现,为广东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基础支撑。《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20个门类、97个大类、473个中类和1380个小类,广东覆盖面分别达到95.0%、99.0%、97.5%和97.3%,7.4万家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一。广东拥有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双十”产业集群规模占GDP比重约34%。
在提升创新能力方面,预计2024年广东R&D经费支出约51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3.6%左右。广东的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有效量均居全国第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对推动高科技产业和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出生人口数全国第一
为提振内需扩大潜力空间
广东不仅是全国经济第一大省,更是人口第一大省。2024年,广东新出生人口113万人,数量居全国第一,广东也因此成为去年全国唯一一个出生人口超百万省份。省统计局透露,去年省外净流入人口保持增长,预计常住人口规模将继续扩大。
人气兴旺进一步为扩大消费、提振内需扩大了潜力空间。2024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9万亿元,比2023年增长0.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7%,比城镇高出1个百分点。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升级类商品消费加速释放,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6.1%。
“东西南北中,发展到广东。”广东何以始终对人才资源具有强大吸引力?答案或许是超1900万户经营主体。2024年,广东经营主体净增98万户、突破1900万户,其中企业超830万户,总量均居全国第一。广东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89家,数量居全国前列。
与此同时,广东还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截至2024年12月底,全省登记在册外商投资企业21.51万户,同比增长8.0%,占全国1/4,位居全国第一。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全球外资企业投资优选地,大湾区内地九市外商投资企业数占全省的92.3%,其中港澳投资企业占比近六成。
放眼广东,高质量发展成色越来越足。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逐步形成广东新的优势产业,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超1/4,达27.5%。节能降耗形势向好,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2.8%,天然气、水核风光电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不断提高,PM2.5平均浓度降至20.6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5.8%、创有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过去一年,广东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高水平对外开放,经济规模总量、结构优化、创新驱动、绿色转型等方面都呈现出积极变化。”刘爱华表示,当前动力与压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广东经济向好发展有信心、有条件、有底气。
南方日报记者 黄叙浩 黄应来
通讯员 魏胜广 石名钰
-
4月7日,中国海警舰艇编队在我钓鱼岛领海巡航梅州A股上市公司股票一周盘点丨梅州公司股价波动大五跌四涨 博敏电子涨幅最大嘉元科技振幅最大@社工、社工机构 全国社会工作信息系统已上线启用,注册网址在这!人勤春来早,春播育秧忙!梅州春耕工作陆续启动推销逾50亿元电解铜!嘉元科技与两家公司签定《电解铜销售条约》省民协八届六次理事会暨2021年全省民协工作会议举行 梅州市民协和莲塘村获颁证或授牌!“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志愿服务西部期满后,梅州丰顺阿妹朱碧珍选择留下...敬礼!她们在各行各业演绎风采,撑起“最美”半边天...多名目的增速全市第一 !梅州高新区(广梅财富园)2024年乐成建成超百亿园区注意!3月29日起,市社会保险办事大厅不再办理市本级医疗、生育保险业务
- ·弹劾案通过 韩国总统尹锡悦被罢免
- ·杜绝“瘦身钢筋”!梅州市市场监管局联合丰顺县市场监管局开展突击检查
- ·一个来自东莞的特殊包裹,里面竟是一面...
- ·敬礼!她们在各行各业演绎风采,撑起“最美”半边天...
- ·第五届消博会社会公众开放日门票今日开售
- ·全国政协委员、佳都科技集团董事长刘伟: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广泛落地
- ·“请叫我雷锋”!平兴公司组织各党团年轻“红马甲”交温暖“答卷”
- ·注意!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15日开始申报
- ·多名目的增速全市第一 !梅州高新区(广梅财富园)2024年乐成建成超百亿园区
- ·平凡岗位展风采!为汕梅高速的“半边天”点赞
- ·关爱“耳”健康!3月3日全国爱耳日,梅州开展了这个宣教活动
- ·为训练场添绿意!梅州军分区开展植树活动
- ·强冷空气26日起影响我市,有大风以及零星小雨!做好防寒防风使命→
- ·大手笔!广东23亿支持本科高校“冲补强”,嘉应学院获4774万元资金支持
- ·《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已生效, “大埔蜜柚”提质扩销再迎良机!
- ·一抹“志愿红” 温暖一座城!他们走出高速,走进了这里...
- ·元旦佳节至,节庆空气浓!梅州举行丰硕多彩行动花着迎新年
- ·报国不分男女 巾帼不让须眉!梅州预定女兵开展役前教育训练
- ·注意!3月29日起,市社会保险办事大厅不再办理市本级医疗、生育保险业务
- ·2021年春运收官!梅州发送旅客72.33万人次
- ·广汽回应收购恒大工厂:优先利用现有产能
- ·重磅!粤东医院入选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医院,获3亿元建设资金
- ·“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志愿服务西部期满后,梅州丰顺阿妹朱碧珍选择留下...
- ·梅州日报举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 签订《文明城市创建任务责任书》
- ·兴华高速:“蚂”上行动,“蚁”起呵护春运紧张回家路
- ·“金融春雨”助耕忙!梅州银行保险业加大春耕备耕信贷资金投放